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

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新闻中心>展会资讯

​工美博览·大师匠心 | 师古开今 永续创新

2024-05-17 来源: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

师古开今 永续创新

袁师永大师筹备打造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首个师徒传承个人主题展区


640 (3).png


大师简介:

袁师永,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造像艺术专委会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漆艺专委会副主任,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德艺控股集团董事长,兼任福建省东狮山美术馆理事长、福建省红门漆艺术研究院院长。

袁师永出身艺术世家,幼时酷爱书画、雕塑,青年时期就职于福建省文联,在绘画、雕塑、诗歌等方面均有所建树,中年潜心研究传统艺术,创作出大量木雕、漆艺作品。其作品多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协会组织的各类比赛中获评“金奖”。


5月9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2024CACE)将在福建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在本届博览会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袁师永在270平方米的展区内,将打造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创立以来首个师徒传承个人主题展,集中展示袁师永及其16位传承人、徒弟的合作作品,展品数量超40件,涵盖国家级非遗项目福州生漆脱胎髹饰技艺大型造像艺术作品与唐卡漆画作品等。其中,袁师永恢复的福建省级非遗项目技艺——福犀(福州雕漆)巨幅挂屏作品与特大型雕漆施彩花瓶、唐狮子等作品也将闪亮登场,展示福州本地历史悠久、薪火相传的漆器工艺史。

袁师永师徒传承个人主题展特装设计,选取白色唐式古建筑的造型元素,并融入富有时尚感的设计理念,营造出庄重典雅的观展氛围。观众徜徉其间,恍若置身于一幅活化的千年漆文化历史画卷中,在惊叹“百里千刀一两漆”的绝技之余,近距离感受福州漆艺所散发出的独特文化魅力,共同见证福犀薪火相传、桃李芬芳的可持续发展成果。


CACE是工美行业发展的强力引擎


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移师福建,令每一位福建籍的工艺美术大师与传承人备受鼓舞。袁师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福建是中国工艺美术大省,蕴含着众多充满历史底蕴与工匠巧思的传统手工技艺。为了迎接中国工艺美术行业的盛会在“家门口”举办,我们决定以师徒展的形式参与本次博览会,以“亮家底”的标准打造一场福州雕漆行业最高水平、最全范围、最多艺术表现形式的展览,向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献礼,为广大观众奉献一场前无古人的漆艺盛宴,以彰显福建籍工艺美术大师对于本次博览会的重视和欢迎,希望能够以博览会打造的强大平台为依托,吸引更多的业内同仁与广大收藏家和观众沉浸式感受福犀的艺术魅力。

袁师永说:“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是展示中国工艺美术行业成果和体现工艺美术工作者创作水平的一个重要平台,更是推动全国工艺美术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力引擎。博览会对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与交流起到纽带作用,在产业上下游与产业生产链健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也是一个‘竞技场’,从之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大师工作委员会连续举办的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看,通过参展、参评涌现出一大批工艺美术行业优秀企业与优秀人才。众多工艺美术行业的从业者在展会上实现了互鉴互学、取长补短,不仅促进了艺术家和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而且也催生、造就了更多的工艺美术大师。此外,博览会还为终端用户打造了一场工艺美术高端产品的艺术盛宴,从而促进了工艺美术行业市场的不断繁荣发展。”

在袁师永看来,中国工艺美术匠人与生俱来就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文化自信与自豪,具有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使命感,并具有为新时代创造超越前人的责任心,他们正在以自己的身体力行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做出贡献。无数的“工美人”以锲而不舍的执着与敬业精神、锐意创新的艺术发展理念、坚定的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出属于新时代的新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开拓进取。 


三十年奋进福犀涅槃重生


福犀即福州雕漆,具有近千年的历史。明代收藏家曹昭在《格古要论》中,对福犀有着这样的描述:“福州旧作色滑地圆,花耳者多,多谓之福犀,坚且薄,亦难得。”

袁师永介绍,福犀经历了宋、元、明、清至现代的延续、演变、创新,其材质、工艺、内容也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渐满足了时代的需求。现代福州雕漆工艺以及沈绍安200多年的漆器髹饰技艺都源于传统福犀的演化,福犀成品具有耐碱、耐酸,千年不腐、易于保存的优点,是我国传统手工艺品中的奢侈品。近千年来,福犀孕育并滋养着福州漆器不断发展并走向辉煌。

“制作福犀的主原料为天然大漆、矿物质颜料,以及其它辅料都是天然无机材料,对环境、人体无害。制作时要先在胎体上髹涂所需颜色与厚度的漆层,或几十层或一、二百层,或不同色漆交替髹涂。每天髹涂漆层后放置阴房阴干,但每天温度、湿度不同,完成后的作品表面会呈现出不同色纹的漆层肌理,犹如犀牛角截面的年轮纹,这也是福犀名称的来历……”谈及福犀的工艺技法,袁师永如数家珍。

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末,福州雕漆行业就已经彻底“消亡”了。袁师永从事福犀的创作也属于“半路出家”。

袁师永说:“1984年,福建省为新中国成立35周年献礼,全国第六届美展,福建省宣传部、文联、文化厅联合成立美术创作领导小组,抽调全省优秀作品入围的20位美术家,集中在西湖宾馆创作,我是其中一员,从事漆画创作,此后即上调至福建省美协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湖边散步,经过西门柴巷看到福州雕漆合作社,由于青少年时期随父亲做过木雕,便对雕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8年,我调到福建省文联工作,福建省文联1990年成立‘以文养文’工艺美术企业,并任命我为总经理。从此,恢复福犀这门古老的技艺就成了萦绕在我心头的一个‘结’。”

1990年,沉迷于传统技艺的袁师永决意复原福犀技艺,以填补福州漆艺类目的空缺。当时,精通雕刻和漆艺的袁师永认为,自己前半生木雕和漆画的艺术积累,仿佛就是为接续福犀这一断开的历史作准备。然而,在他正式开始福犀技艺的挖掘与恢复工作时,才发现福犀的重生之路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与简单。从事漆画多年的袁师永自认为对“漆”已经相当的熟悉,然而“漆”这个老朋友却成为了福犀重生之路上的“拦路虎”。

“福犀原料配比自有讲究,大漆多了,其他矿物质少了,雕刻时就会粘刀,导致刀拉不动。大漆少了,其他矿物质多了,漆层就很脆,容易断裂。当时可供参照的福犀实物仅有福州市博物馆中长期展示的一件出土的宋代福犀盒子,我们也没有先进的科学器材用于测试,对福犀原件的研究也仅限于在博物馆隔着玻璃细细观摩,技术恢复工作只能在众多古籍中寻找关于福犀的只字片语,工作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袁师永说,“历经1年多的时间,在我反复试验下,最合适的原料配比被确定下来,既不粘刀,又有韧性的大漆终于被调配出来。”闯过原料的配比关,接下来就是更重要的耐心关。想要剔出漆的质感,呈现作品的立体感、纵深感,那么就要将漆髹到一定厚度,这个厚度的累计多达几十层几百层,但髹漆并不能一气髹完,髹一层阴干,再髹一层,期间还要考虑漆层厚度对干湿膨胀情况的影响。

经过袁师永的不懈坚持与努力,福犀得以成功复原。但是如何让福犀技艺在中国雕漆艺术中独树一帜,独具特色,成为了摆在袁师永面前的新挑战。

“我想要确立专属于福州的雕漆艺术风格。北京雕漆题材以花鸟为主,扬州雕漆题材以山水为主,我想福犀要和其他姊妹雕漆艺术有所区别,为此我将福犀的创作题材选定以人物刻画为主,可以说在所有的手工艺品里面,不管是哪一个门类,人物的创作都是最难的。但只有敢于打破界限,敢于在创作的天地里大显身手,福犀才能真正在中国漆艺文化史上拥有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袁师永表示,我始终相信“他山之石”会给雕漆技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福犀不仅要在原来宋代雕漆上有所继承,还要大踏步地去发展,更可以兼收并蓄,融合福州木雕与寿山石雕的技艺特色,弱化传统福犀的实用性,以更丰富的艺术表达方式提升福犀的艺术水平,将传统故事题材融入作品的创作中,打造集欣赏性、艺术性、唯一性为一体的现代雕漆作品,从而形成了现代福犀的艺术特色。

经过袁师永30年的不懈努力,千年福犀从历史的故纸堆中重生,重新回到世人面前。在莹亮温润的漆色间,刀口断面处流转自然的曼妙纹饰,红黑相间的色调在光线的折射下闪现着灵动的光彩,福犀的重生也让沉寂多年的福州雕漆技艺开始走向复兴。2021年福犀(福州雕漆)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以器载道肩负社会责任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多年来,袁师永以刀为笔,以器载道,不断收集、整理福州雕漆相关材料和实物,编著了《福犀涅槃》专著,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先后培养出林德进、翁辉、林品祥等三十多位“一专多能”的行业人才,以源源不断的创作热情与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推动福犀工艺传承、发展。自2010年至今,袁师永工作室创作的作品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举办的“百花奖”“金凤凰”“如意杯”等大赛评选中,荣获金银大奖50余项。

2014年,福州大漆艺术品有限公司为袁师永成立了雕漆艺术工作室。2023年,福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该工作室“福州市传统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室”称号。袁师永雕漆工作室作为全国重点美院的高研班漆艺实践基地,与多家高技能人才培育机构开展了一系列深度校企合作,为我国的漆艺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

在艺术创作之余,袁师永还将目光聚焦在乡村振兴,为地方的文化与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多年来,他为家乡柘荣县乍洋乡石山、前楼村建设蜀山桥、石山桥以及国家级非遗信俗文化项目捐助合计33万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柘荣马仙信俗文化”项目造像捐赠180万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名人袁天禄纪念馆修葺捐赠75万元;投资家乡建设文化公益项目——福建省东狮山美术馆约一亿二千万元。

临近古稀之年,回首筚路蓝缕。袁师永感慨地对记者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几十年来,我为了福犀的传承与复兴做了很多事情,现在我感觉时间越来越紧,也越来越珍惜自己的创作与教学时间。可喜的是,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为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不懈努力下,众多优秀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时代,福州雕漆的传承与创新也驶入了‘快车道’。未来,我将与我的传承人一道,持续为福犀的技艺传承与文化创新不断发力。有一份光发一份热,我们要把对福州雕漆事业无限的热爱转化为无尽的发展动力,不断创新,锐意进取,将以福犀为代表的福建优秀传统技艺的艺术水平推向全新的高度,让千年前诞生于八闽之地的这一抹浓艳的‘中国红’,在我国传统文化复兴之路上大放异彩。”


袁师永大师作品赏析


微信图片_20240517085524.png

微信图片_2024051708560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