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

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新闻中心>展会资讯

工美趣识—紫砂的故事

2019-09-03 来源:

紫砂,陶的一特殊种类, 盛产于宜兴丁蜀镇一带。紫砂陶又称紫砂器或紫砂陶器,是我国独特的陶器工艺品,以造型多样,色泽古雅,质坚耐用,技术精湛而著称于世。


微信图片_20190903111617.jpg

根据明清时期史籍记载,紫陶创于明代弘治,正德年间。创始人为金沙寺和尚和书僮。周蓉《宜兴瓷壶记》中提到:"今吴中较茶者,必言宜兴瓷,始万历,大朝山寺僧传供春者,吴氏小吏也”。据《宜兴县志》记载:“供春”是明正德年间(公元1504-1521)提学副使吴颐山随带的书僮,吴读书于金沙寺中。尽管如此,紫砂的创始时间尚未被权威考证。


微信图片_20190903111620.jpg

明代中期,茶饮方式由烹点饼茶变为冲泡散茶,由于泡茶的茶具有待改良,紫砂开始被广泛运用于茶具的制作。此时制壶名家辈出,壶式千姿百态,技术精湛,是中国紫砂陶艺术的第一个巅峰时期。

 

嘉靖至万历年间,紫砂从日用品陶器中独立出来,由此,紫砂壶正式形成了完整的工艺体系。紫砂陶品种繁多,集实用性和艺术鉴赏性于一体,深受文人大家,高士名儒,宫廷仕宦之喜爱。继紫砂壶创始人供春和“名壶四大家”董翰、赵梁、时鹏、元畅后,嘉靖后期涌现大批制壶名家。紫砂壶的艺术品味骤增,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


微信图片_20190903111623.jpg

微信图片_20190903111627.jpg

明代后期, 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轮班制废除,改为征银制度,相沿两百年的工奴制宣告结束。征银制使手工业者得到解放,促使手工业迅速发展。明代末期,宜兴紫砂器远销至西方,成为欧洲市场的热销产品。


微信图片_20190903111629.jpg


清代宜兴陶冶进入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

清朝初期,几何形器非常流行,筋纹器和花器已发展成熟。紫砂名手陈鸣远开创壶体镌刻诗铭之风,与一代宗匠时大彬并称,有“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争鸣远碟”之誉。


微信图片_20190903111632.jpg

清朝中期以后,各种传统工艺技法百花齐放,纷纷融入于紫砂壶的外观设计。镂空、镶嵌、雕塑、彩釉、泥绘、掺砂、磨光等技艺制均被制壶者所喜爱。另外,清代流行起了文人参与制壶, 文人在壶身题款成为风尚。宜兴紫砂壶“字依壶传,壶随字贵”由此而盛。


微信图片_20190903111636.jpg

清道光、咸丰年间至清末,紫砂壶的壶型和装饰愈发千姿百态。


微信图片_20190903111640.jpg

微信图片_20190903111645.jpg


微信图片_20190903111648.jpg


自辛亥革命期间,紫砂文化经历了由全盛走向衰退的曲折过程。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紫砂文化逐渐复苏。

 

1911年辛亥革命刚刚爆发,此时宜兴紫砂业仍在持续发展。创办实业的思潮开始萌芽。实业界人士陆续在上海,宜兴等地开设陶器商店。收集古董已经成为海内外资产阶级、达官贵人热爱的活动。紫砂器的销售量持续增加,几乎供不应求,紫砂的艺术水平也因此在这期间有所下降。但仍有少数工匠艺人坚持紫砂工艺创作。别号“冰心道人”的程寿珍(公元1858-1939)擅长制作“掇球壶”和仿古紫砂壶。所制掇球壶稳健丰润,犹如大小双球叠垒。 


微信图片_20190903111651.jpg

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将汇集紫砂精品,展示大师风采,欢迎爱好紫砂的朋友们前来观展,近距离感受紫砂的深厚韵味。